当前位置: 资讯 >> 纤维 >> 人物访谈 >> 正文
李陵申畅谈产业用纺织品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
2012-2-14 来源:中国纺织报
关键词:产业用纺织品 十二五发展规划 李陵申

“年轻”的优势与劣势

优化人才结构和培养机制

记者:作为一个年轻的行业,冲破人才制约的途径是什么?

李陵申:

    不仅行业是年轻的,企业是年轻的,协会也是年轻的。我们在梳理协会内部人才结构时可喜地发现,“高学历”和“年轻化”都是值得标榜的指标。但是,年轻的优势和劣势同样明显,练内功是接下来相当紧迫的课题。

    产业用纺织品不同于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,涉及技术领域的东西非常多,跨界属性明显,在技术培训、标准制订、项目评审和推荐上尤其突出。提高协会服务水平,首先要对自身进行检视。为行业培训的同时,也要强化对自身培训。

    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一般用工100~200人,产值1亿~2亿元,在产值率和附加值高的同时,操作难度对员工技能提出更高要求。专业院校培养产业用纺织品专门人才拢共没有多长时间,院校本身的经验不足制约着人才的综合使用效果。因此重点应该放在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机制,我们常说某个企业是某个领域的“黄埔军校”,正是企业内部教育成果的典型刻画。“师傅带徒弟”在这个行业非常普遍,也非常实用。

差别化服务的“追逐效应”

记者:作为增强服务功能的主体,协会的理想蓝图是什么?

李陵申:

    从收缴会费这项指标来看,去年协会完成得相当不错。这里面有一个追逐与被追逐的概念。协会如果扮演追逐会员缴纳会费的角色,往往事与愿违;反过来如果把重点放在思考如何通过服务为会员创造价值,被追逐的情形就会发生。

    在会员架构图中,收缴会费的多寡不是以企业大小来区分。有小企业自愿多交会费的,也有大企业甘当普通会员的。一些销售收入1000万元的小企业长期占据着副会长单位的席位,因为他们需要更多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。

    产业集群是一个特例,它本身是试点单位,我们有义务保护集群内部龙头企业的知识外溢和传导作用,因此将会员划分为直管会员和集群会员,在服务内容上形成差别化。

    向上争取政策,向下拓展应用,都在我们的服务范畴,选择的自由度掌握在会员手中。眼下我们最大的理想是达成上下游企业的“点对点”衔接。经过前期努力,让应用领域知道我们的存在并不难,难的是如何形成有效的“联合机制”。

    如果可以做到,那么所谓追逐,就是“走着追”和“跑着追”的区别了。

注: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
(佳)
首页 上页 ...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下页 末页
查看评论】【 】【打印】【关闭